第一次做新人导师的总结

背景

到目前,我差不多入职腾讯两年多了。最近三个月我做了一次角色上的转变,从以前一直是被别人指导的角色,转换成了需要去带一名新人的导师角色。我带的是一名暑期实习生,在做新人导师的过程中有不少感悟。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总结一下在这一过程中,我个人做得比较好与不太好的地方,以及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做到新人眼中的好导师,另外,我在带新人的过程中,对于向上管理也有了一点新的体会。我觉得鹅厂招进来的新人都十分优秀,我从实习生的身上也学到了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总之,第一次做新人导师收获不小。

做得比较好的部分

先来谈一谈我觉得在做新人导师过程中,自己做得比较好,以后再做导师时需要坚持的部分:

1 新人入职前主动建立联系

在新人入职前,我先添加了他的微信,与他在微信上做了简单的沟通。主要了解一些他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包括他人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来实习,实习多久,对深圳是否熟悉,来了之后怎么租房子等。了解新人情况后,如果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也能尽早了解到。来深圳的实习生有很多都是外地人,尤其还有一些是非常远的北方,来到深圳还要一个人租房子,可能有许多地方都需要适应,如果导师能早点联系并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话,可能对于新人来说适应起来会顺利很多。

2 新人入职后及时同步培养计划

新人入职后,我先跟他口头沟通,强调了一些公司内必须注意的事情,比如高压线。然后带他熟悉了工作环境以及组内的同事。在他配置工作设备以及学习一些基本资料的同时,我这边就开始制定他的培养计划。这个培养计划我一开始是考虑在他来之前就做好,在他来之后就立即同步给他。不过后来觉得还是等他来后,先多了解一些他的情况以及意愿后再做这个计划。差不多在他入职第三天我完成并跟他同步了他在实习期间的培养计划。

3 不定期与定期沟通

在新人来后,我及时跟他确立了我们的沟通机制。不定期的沟通就是让他在有事情、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来找我,如果是紧急的事情,就当面找我或者打电话联系,我都会随时响应。如果是不紧急的事情,就微信或者企业微信联系我,我会定期查看并回复的。还有就是定期的沟通,我们约定每周五下午都必须进行一次单独沟通,这个沟通就是简单聊聊他一周的工作和感受,碰到的问题(工作和生活上的都行),以及回顾下培养计划。我觉得通过这两种沟通方式,我们起码在信息上可以做到对称,而且也可以及时在他需要协助时予以帮助。

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

第一次做新人导师,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够好,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对预期结果描述不够清晰

我在培养计划中给新人定了两个工作目标和一个研究目标,这个研究目标最后要以文档和PPT分享来作为结果呈现。我觉得自己在对新人的研究目标跟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首先我是知道研究目标对新人来说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花一定时间的,但是我在前期也只是每周例行沟通时提醒一下,并没有在前期给出一个具体的阶段性完成时间以及预期的结果,导致这个研究目标最后完成的比较仓促,虽然新人最后在中心做的分享还是不错的,但我觉得如果我前期能够给他更清晰的指引,其实是可以做的更好的。而且,由于我前期工作不够到位,最后新人其实有几天是比较辛苦的,而这辛苦其实是可以通过前期准备充足从而避免掉的。

2 工作细节扣得不够仔细

在新人完成日常工作期间,我觉得自己在某些细节方面扣的不够仔细。比如对他实现方案细节的把控,代码的Review等。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平时工作也有比较忙碌的时候,自己没有抽出一个专门用来指导他工作细节的时间,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在工作细节方面本身做的也不够好,所以对这方面也没有特别好的直觉,如果帮他把握细节就会觉得是比较累的一件事,也就去逃避做这些事。这块我觉得自己有待加强。

如何成为新人眼中的好导师

我前面总结了一些自己做的比较好以及不好的部分,我觉得如果能把做的好的地方继续坚持,做的不好的地方多多注意,那应该就可以成为新人眼中的好导师。这里我也对这些思考做一下总结,我觉得如果要成为新人眼中的好导师,至少应该做到下面这些:

1 新人入职前就开始准备。

首先要通过他的简历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除了个人信息,也要了解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所擅长的技能,面试评价等。提前添加联系方式,与新人提前沟通,在了解新人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介绍自己,建议信任。在入职前如果新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协助解决。还要主动找新人的直属上级了解一下新人来后的大体工作方向以及定位。

2 新人入职后,互相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新人是第一次来深圳或者第一次来工作地这边,非常有必要在新人来的第一天给予清晰的位置指引,新人到达后,可以去楼下或电梯间接一下,因为可能办公楼好找,但工位一般很难找的。如果新人来的第一天就要兜圈子找工作地,想必体验会非常不好。

3 新人刚入职,要多关照下。

需要带新人在办公区,公共区随便转一转,带他熟悉一下工作环境,顺便也和导师相互熟悉一下。我觉得新人来的前期如果导师方便的话,就主动叫他一起吃饭。因为新人刚来初期,一个人都不认识。除了导师,估计其他人都是陌生的,如果导师吃饭的时候也不叫他,估计他也不好意思找导师,刚来就一个人吃饭体验也挺不好的。新人在入职后,肯定是要先配置工作设备,这时候导师可以多关注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配置好之后,就可以先给他一些时间让他了解一下公司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公司高压线、瑞雪、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有既定资料的。需要强调的是高压线部分,这里导师有必要在新人刚来时,就跟新人非常严肃的强调。

4 制定培养计划要及时。

在新人了解公司基本资料的同时,导师就应该开始制定新人的培养计划了,包括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制定计划的依据是对他工作的定位、他自身的技能以及参考他的意愿。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依据SMART原则,方便执行达成与复盘。有时候制定的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续的日常工作中,导师也应该多沟通,多观察。在觉得培养计划有必要调整时,就及时沟通与调整,并把变化同步给相关人员。

5 建立沟通机制。

在开始常规的工作之后,建立一个和新人有效的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我是将沟通机制分为不定期的沟通和定期的沟通。不定期的沟通就是要让新人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找到导师,如果是紧急的事情,那么导师就应该立即有回应,如果是不紧急的事情,那么导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答复。而定期的沟通就是指定一个具体的周期进行,比如每周要进行一次一对一的单独沟通。如果是特别忙碌的导师,那也最起码要双周跟新人进行一次单独沟通。周期性的沟通可以让新人总结下该周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感悟和收获,碰到的问题。而导师也应该在定期沟通时,给出一些对新人的建议,并且最后要一起回顾一下培养计划,保证每周期的工作是围绕着培养计划开展的。

关于向上管理

在做新人导师期间,由于经常会给新人分配一些任务,也会针对他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予以指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向上管理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主要包括这几点:

1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

在这期间,我对工作上的闭环思维有了更多的体会。因为我发现,在我给新人布置任务时,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件事布置下去了,那么我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反馈的。首先是你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了,然后我需要知道这件事的后续进展。一件事可以正常完成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大多数人都会有所反馈。但有时候一件事无法完成,或者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时,这也是需要有所反馈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可以讨论和商量的,但重要的是要及时的有所反馈。对于布置任务的人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布置完任务后,相关人就没音了,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去问才能得到结果。

2 积极主动

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所谓积极主动,我觉得具体来说,首先就是在工作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有自己的思考在工作里面,除了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外,还可以多一些想法,比如手上的事情有没有什么问题?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抛开别人给的方案,自己能否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案?这一点我觉得我带的新人做的就不错,他之前有通过完善告警来主动的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式。然后就是主动总结与汇报工作,有时候分配工作的人事情会比较多,如果在被分配了工作后,最好是能够主动的去汇报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等待。这一点我觉得和“凡事有交代“是呼应的。还有一点就是可以主动的去承担一些边界模糊的工作。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每个人的工作边界都完美清晰,大家都做好自己的事就能使整体达到很好的结果。但理想是理想,现实情况是,不可能有完美的工作边界,只要开始工作,就一定会有边界模糊的工作存在,对于这些工作,我觉得有必要积极主动的去承担起来,这也是为了达成一个整体的目标。

3 要事第一

这个就是要在工作中分清楚工作任务的优先级。这里也是需要做向上管理的,原因在于,有很多时候我们和布置任务的人信息是不对称的,所以当我们在面对事情比较多,或者对某件事的重要性不确定时,是需要跟布置任务的人主动去对齐事情的优先级的。以免有时候自己埋头苦做花很多时间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最要紧最重要的事。

总结

这是我第一次在鹅厂担任新人导师的角色,因此我觉得这次导师的经历对我来说挺重要的,通过这次经历,我体会到了做一个导师容易,但做好一个导师并不容易。也希望通过这个总结,来使自己可以在以后的导师角色中扮演的更好。而向上管理的体会也是这次经历的意外收获之一。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